分时驱动分时驱动就是由驾驶员根据路面情况,选择四驱或者两驱,这也是一般越野车或四驱SUV 常见的驱动模式。分时驱动较大的特点就是人工操作,履带四轮一带,由驾驶员根据路面情况通过接通或断开分动器来变化两轮驱动或四轮驱动模式,较大的优点就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取驱动模式,比较经济。就拿普通的越野车而言,一般都有三种驱动模式可以选择:在公路上行驶使用2H 高速两轮驱动档,当遇到雨雪路况时选择4H 高速驱动增强车辆的附着力和操控性,而面对恶劣路况的挑战时又可采用4L 低速四轮驱动,使动力作用在全部四个车轮上,从而降低了对每个轮胎附着力的要求,减小了转弯时车轮空转的几率,山推四轮一带,发动机制动能力也得以增强,极大地提高了车辆在崎岖或光滑路面行驶时在油门突然关闭的情况下的可控性。优点是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取驱动模式,比较经济;缺点是其机械结构比较复杂,驾驶员要具有一定的经验才能掌握好切换时机。








汽车在行驶时,电脑利用下述3种传感器不断检测汽车的行驶状态,即4个车轮的转速传感器、汽车的前后左右加速度传感器、发动机转速传感器。此外,利用转向盘转向角传感器、油门踏板开度传感器不断地判断司机的驾驶意图,按预先给定的程序进行综合控制。在AWD系统中,向前后车轮的动力分配影响到汽车的行驶性能。如当汽车向前后轮驱动力的分配比为0:100时,具有较高的转向性能和极限行驶性能,当驱动力分配比为50:50时,稳定性得到提高,但转向性能和 极限行驶性能会下降。在转向性能、稳定性和极限行驶性能之间要获得良好平衡,必须确定的前后驱动力分配系数,理想的分配系数按照不同的路面有所不同,在允许强力加速的铺装路面上考虑到载荷转移,以向后轮分配较大驱动力为宜。但是,在打滑的路面,当向后轮分配较大驱动力时,就会引起过度转向。有资料认为,理想的前后驱动力分配比在3O :70~50:50。目前,本田新一代Legend轿车的SH—AWD能使前后驱动力分配在70:30—30:70内连续变化。
牵引力小一直以来都是后轮驱动汽车的一个问题所在,因为后轮所承受的负荷比较少,但是现在驱动轮图册的电子设备使得这个有了改变。牵引力控制力系统和车身稳定电子系统可以让后轮驱动的汽车在湿滑的路面上达到和前轮驱动汽车一样的性能。改进的轮胎设计技术也可以改善后轮驱动汽车的这个缺陷。尽管后驱车减少了室内成员空间并增加了机械方面的复杂性,但是对于我来说,我仍然是比较喜欢后驱车。我想我可能只是喜欢汽车在转弯时的那种驾驶的感觉,四轮一带配件,但是我认识的其他的司机同志好像并不是很赞同我的说法。
所以到底是那一种驱动方式好那?全轮驱动怎么样!?保时捷在卡雷拉(Carrera)上用的是全轮驱动,以此来提高它的整体性能,富士(Subaru)车队也已经靠全轮驱动的汽车赢得了几项世界拉力赛的了。究竟那一种驱动系好,四轮一带,这种争论仍在继续,只要两种系统都有人使用,我想这种争论也许就将一直持续下去。